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裸体xxxx,最好看的中文在线观看

行業資訊

LR ENVIRONMENT

來源:生態環境部

7c4e7730d52539fca58be2ed430c4715.jpg
新聞發布會現場
3a54a44d692db325e8765595aca09837.jpg
生態環境部宣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裴曉菲

一、全國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專項整治行動啟動

經國務院同意,生態環境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8部門近日聯合啟動全國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專項整治行動,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集中整治,遏制非法轉移傾倒處置固體廢物高發態勢。


專項整治行動以非法傾倒填埋危險廢物、工業固體廢物、建筑垃圾,以及非法拆解處置報廢機動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退役新能源設備、退役動力電池等為重點,聚焦路網交織、城鄉結合、拆遷地塊、行政交界等區域和山邊、水邊、岸邊等“三邊地帶”,以及河流湖泊、荒灘荒地、坑塘宕口、礦坑溶洞、自然保護地、林地等無人區域和生態敏感區域,組織人員開展巡查排查,并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巡查等先進技術手段,及時發現非法傾倒填埋固體廢物和非法拆解處置廢棄設備及消費品等污染環境問題。


行動期間,將嚴查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行為,依法及時查處非法傾倒填埋固體廢物的產廢單位、運輸單位或個人,有效斬斷“黑色”利益鏈條。將嚴打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犯罪行為,對涉及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固體廢物嚴重污染環境或對公共財產造成經濟損失,涉嫌構成犯罪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應依法加快查處,提高法律震懾力。


按照專項行動的部署,到2025年底,完成問題排查和整改措施制定,以及能立行立改和環境污染隱患突出的問題整改;到2026年底,總體完成排查發現問題整改;到2027年底,完成整改“回頭看”。


生態環境部已在門戶網站開設了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線索征集專欄,公開了舉報電話及郵箱,各地也按要求在門戶網站上公布了線索征集渠道,歡迎社會各界及媒體朋友提供問題線索。


二、我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和適應氣候變化進展相關報告發布

今天是2025年“全國低碳日”,此時此刻,全國低碳日主場活動正在浙江杭州舉行。活動現場,我們將同步發布《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進展報告(2025)》和《中國適應氣候變化進展報告(2024)》。

《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進展報告(2025)》系統梳理了2024年以來我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進展,并對未來我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作出展望。這也是繼《關于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印發之后,我部對外發布的首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進展報告。

總體來看,2024年我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取得較大進展,《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編制工作指引》和《溫室氣體 產品碳足跡 量化要求和指南》國家標準發布,為產品碳足跡標準體系建設提供指引和方向,截至2024年底,發布和研制中的產品碳足跡核算國家標準達70余項,發布細分領域產品碳足跡核算團體標準100余項。同時,還發布了反映國內實際的電力碳足跡因子,為各行業產品碳足跡核算解決了“燃眉之急”。

《中國適應氣候變化進展報告(2024)》顯示,2024年是全球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年份,在全球變暖和厄爾尼諾事件疊加作用下,去年我國氣候狀況總體偏差,多地遭遇破紀錄致災性極端天氣事件,全面提升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刻不容緩。2024年,各有關部門和地方在氣候變化監測預警和風險管理、自然生態系統、經濟社會系統、區域格局和保障機制建設等方面持續推進適應氣候變化重點工作并取得實效。截至目前,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印發實施省級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39個試點城市積極探索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同時,我國積極響應聯合國“全民早期預警”倡議,生態環境部、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早期預警促進氣候變化適應中國行動方案(2025—2027)》,并啟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早期預警旗艦項目,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高早期預警和適應氣候變化能力提供支持。 


三、《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態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發布

近日,生態環境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文聯、中國作協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態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建立健全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推進生態文化的研究傳承、傳播推廣和轉化利用,厚植生態文明建設的內生動力。

《意見》從加強生態文化研究傳承、強化生態文化傳播推廣、推動生態文化轉化利用三個方面明確了生態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提出了加強生態文化理論研究和交流、挖掘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傳承黨領導人民建設生態文明的精神財富、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入腦入心、壯大生態文明主流輿論、繁榮生態文藝創作、打造生態文化陣地、推動生態文化出海、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促進“生態文化+”產業發展等十項生態文化建設的具體舉措。

按照《意見》要求,各地要在人才培養、鼓勵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支持生態文化建設等方面加強保障。生態環境部將組織開展生態文化建設試點和成效評估工作,征集并向社會宣傳推介生態文化建設典型案例,引領和帶動各地生態文化發展。


四、第一批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清單公布

近日,生態環境部公布2025年第一批“美麗中國,志愿有我”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清單,共包括22項志愿服務項目活動,主要圍繞清河凈灘、減塑降噪、社區環境美化、排污許可、核安全等領域開展。


《清單》的發布旨在推動落實《“美麗中國,志愿有我”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實施方案(2025-2027年)》,宣傳推廣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項目活動,為志愿者提供參與機會和崗位,促進志愿服務供需對接,同時,也為地方制定當地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清單提供模板示范。


截至目前,全國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有大約30萬支,志愿者人數超過了3500萬,實施了151萬多個項目活動,成為傳播綠色理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通過發布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清單,吸引更多的人根據個人興趣和時間安排,選擇心儀的項目參與志愿服務,擴大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借此機會,我也呼吁廣大社會公眾,積極關注和參與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聯系客服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林县| 揭阳市| 芷江| 高密市| 固阳县| 沙洋县| 枝江市| 东乌珠穆沁旗| 南木林县| 汝南县| 岫岩| 嘉禾县| 南陵县| 广安市| 永吉县| 淳安县| 武平县| 灌阳县| 雅安市| 大名县| 宜昌市| 浏阳市| 黎平县| 潞城市| 涿州市| 康马县| 枝江市| 江永县| 上饶市| 科技| 同心县| 巧家县| 巩义市| 建阳市| 新巴尔虎右旗| 宁陵县| 华阴市| 隆尧县| 榆社县| 赤壁市| 高邑县|